返回

海捕:次次爆舱爆网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73章 收获颇丰与再放地笼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虾蟹!

    一向都是高价海鲜,非养殖纯野生的,一斤大几十块钱,还是看品种的,有些品种一斤甚至是上百元。

    相比起高价虾蟹来,血蛤和花螺,或许前者无法相比,后者的话绝对不是一个级别,价格更贵。

    但血蛤的价格也并不便宜,纯野生非养殖血蛤,一斤也在50块钱以上,只是有人捕到血蛤,绝对不会拿虾蟹来相比,其原因只有一个,就是重量。

    一只大螃蟹,三五两重,大的六七两就已经很大!

    那么血蛤呢?

    别看小小的一个,可其壳很厚,肉没有多少,重量可不轻。

    最少吃过生腌血蛤的人都清楚,那些一份在卖68元的,说是血蛤有1斤,可里头却是没几个,个头还是不大的那种,要是个头大的,一斤也就那么三四个,最后可想而知,1万斤重的虾蟹已经有很多,可1万斤重的血蛤,却是只有那么一小堆而已。

    至于说花螺的话,同样也是如此,卖花螺可不会只卖里头的肉,是连壳一起卖的。

    其价格的话更加恐怖,批发的话,没有120元别想买,行情好的时候批发价在130元每斤往上走,到了一些高端海鲜酒楼,人家就敢算你一斤180元,或是超过200元以上。

    “这个地笼好重一堆!”

    卫光掂量一下重量,有个大概的预估:“最少6斤以上。”

    一兜子的花螺,都在一个单体的地笼之内,看上去不多,可重量却是不轻。

    说起为什么一个单体地笼有那么多花螺,还与地笼本身有关系,每一个联排地笼是相通的不假,但也要看是什么,如果是一些虾和蟹的话,还可以爬来爬去,花螺和血蛤可不行,钻进地笼里,就只会呆在这个单体的地笼之内,很少能够移动到另一个地笼之中,还是与其爬行有关系。

    这才有一个单体地笼满满当当一小堆。

    “往上再加个2斤还差不多。”

    卫二叔都没有过去掂量一下,只一个目测就得出斤两预估,对小儿子相对宽容许多:“不信你倒出来秤一下。”

    “好,我秤一下!”

    卫光来了兴趣,还真去找一个小鱼筐过来,往鱼筐里一倒,再抬上秤,很快就得出实际重量:“8斤3两…看上去不多,怎么这么重?”

    “壳重!”

    卫二婶插嘴笑着回了一句,也不忘再次展开压制:“玩一下可以,干活要紧,海里还有那么多的地笼没收呢?”

    “好嘞!”

    卫光可不想像大哥那样,还是顺着自己的母上大人为妙。

    甲板上!

    收着地笼,欢腾一片。

    驾驶舱里的卫宏也乐呵呵的,海里是什么情况他一清二楚,放了地笼之后,现在又来收这些地笼,地笼的捕获情况他也很清楚。

    绝对的大丰收,有一些还是爆笼。

    也是不能用蟹笼,如果用蟹笼的话,再买大号蟹笼,一笼子爆笼的话,就非常恐怖了。

    捕的就是血蛤和花螺。

    虾和蟹只是顺带的而已。

    不重要,对,虾和蟹都不重要!

    太多年没有人捕过,礁石区的血蛤与花螺自然就多了。

    但也不是每一个地笼都爆笼,这不现实,但打一个平均,也不是一个小数目,因为地笼有10万个之多,再加上两者的壳本来就比较重,你还真没有办法一一去给出预估。

    只能说收获绝对不少,这是必然的事情,最终有多少收获,还要等到全部收上来,也分拣完成后秤过才清楚。

    收起地笼,先将里头的收获倒出来,再将地笼重新折叠好,归纳放到一边,之后才是进行分拣,这个分拣绝对不止是品类,还有大小也要区分开来,因为价格不同,有时候大小的差价还不小呢。

    卫二叔负责收地笼!

    卫二婶带着两小只分拣,收地笼永远都比分拣要迅速。

    倒是卫宏相对比较轻松,他负责开船。

    “吱吱吱…”

    “小宏,最后一排地笼已经收起来了,清点过,一个都没有缺少。”

    卫二叔一直都有注意着数量,确认全部回收完全:“都没有问题。”

    “好,我现在就掉头回去。”

    卫宏早一步就确认,礁石区这边还有没有他们放的地笼,没有人比他更清楚,当下调整航向回航,也不忘多交代一句:“回去后让这些地笼晒一晒,傍晚的时候再来放一次。”

    “好,到岸后,我下船先去买鱼粮虾粮。”卫二叔本就想提议侄子再放一次,现在侄子说在前头,他自然不会反对。

    “好!”

    卫宏也没有意见,不是多大的事,也道破二叔的心声:“这些地笼再放一次就报废了,不多放一次晒个两天,也得报废。”

    终究是用于淡水的地笼,网的线不是特别好,经过海水的浸泡会遭到很严重的腐蚀,特别是暴晒过后,会加速腐蚀,坏得更快,可刚刚收上

第173章 收获颇丰与再放地笼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